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now

风电设备制造业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6: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企业角力低风速

  近日,山东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低风速发展领域取得新突破。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的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采用直径78m叶片,风速在最低1.6m/s时即可发电,风速2.3m/s时可以实现并网发电,风速10.5m/s就可以实现满功率发电。

  经山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情报所的查新报告确认,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并网风速和满功率发电风速均为世界最低。

  业内专家表示,低风速发展方面的突破有标志性意义,将开启我国低风速区风电开发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国内部分实力型风电企业均已将目标瞄向了低风速发展领域,风电发展的新趋势日益显现。

  低风速区将迎来大发展

  据了解,低风速区是指年平均风速在6到8米/秒之间,年利用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下的地区,全国范围内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且均接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

  目前,国内的风电开发集中在“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东南沿海等风资源丰富的高风速地区,低风速区的风电开发几乎处于空白。

  在风能资源较好地区的风电开发已趋饱和、受限于并网瓶颈而不断“弃风”的背景下,低风速区风场开发逐渐引起各方关注。

  日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为突破并网瓶颈,在风电发展方面,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改“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模式为“集中+分散”的方式,发展低风速风场,并鼓励分散接入电网。

  今后,低风速地区的风电装机规模将会继续加大,作为大基地接入大电网之外的电网开发格局的有效补充。据介绍,低风速省区的风电发展目标有望从不足10%提高到20%,并鼓励分散接入电网。这意味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中,将有2000万千瓦的份额属于低风速风电开发。

  风电装备水平亟需提升

  我国的风电已经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发电形式,而且,国家文件明确指出,把加强低风速风电开发纳入“十二五”风电发展规划。目前,部分欧洲国家,如瑞士、德国,已经认识到低风速发电技术的应用价值,而我国还基本上处在低风速发电开发的初级阶段。

  低风速市场的开拓,是对风机技术和性能的挑战。据了解,由于低风速区风能密度较低,风电机组必须通过采用更大的叶片和优化的设计捕获更多的风能,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同时,低风速风区分布广泛,需要风机通过不同的配置,满足特殊环境的使用要求,如满足西南及长江流域的高雷暴天气、中南地区的冰冻天气等。

  目前,国内包括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在内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向了低风速领域。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表示,“华锐风电目前已具备开发研制符合国内各风况风电机组的技术储备,这将对低风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省取得低风速新突破

  近日,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1.5MW发电机组自2009年7月并网发电至今,在低风速时,其发电量是同风场国外进口风电机组的1.46倍,其技术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风能专家表示,瑞其能2.3m/s的切入风速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最低的,相对于传统的及后起的国际知名企业84m叶片的2.7m/s切入风速及3m/s切入风速来说,瑞其能的产品无疑是目前风电低风速切入方面的代表性技术。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智向记者表示,“虽然瑞其能风机2.3m/s切入风速、10.5m/s满功率发电。在国内外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止步于此,我们的目标是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与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一同进步,引领中国风电市场走向更加独立自主、高端、更加正确的技术路线上来,真正做到中国的风电掌握在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6: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调整趋势显现 海上或有利好

如果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开始招标,一些有竞争优势的风电公司将从中获益。本报记者 易蓉蓉 “中国风电终于从"十一五"的井喷之后步入平稳发展了。”日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年会在京召开,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姚兴佳指出,具有40年开发历史的中国风电应该开始深刻反思。自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连续5年翻番:“十一五”初,规划风电装机总量500万千瓦;2007年底,目标调整为1000万千瓦;最后超过了4400万千瓦,成为风电第一大国。但由于风电机组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风电场施工管理跟不上,2009年至2011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烧毁或倒塌机组16台;叶片因材料不合格,成批更换报废;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发生数百台机组脱网事故。姚兴佳分析了风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风电产品质量与产业发展速度之间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风电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电网接纳能力与机组可靠性等多种因素导致机组利用率低下;风电行业的技术、测试、信息等公共平台建设起步晚,相关服务功能不完善。此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曾指出风电发展的5个转变:从风电大国到风电强国的转变;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到追求风力发电量的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到大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的转变;从以陆上发电为主到陆上与海上风电全面发展的转变。陡降:上半年风电业收入减少 “7月份,五大发电集团的风电业务利润亏损1.4亿元,为今年以来首次亏损,利润环比6月降低8.2亿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调查结果一公布,舆论哗然。 8月底,两大风电巨头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发出的半年报均远低于预期,更激起了市场对风电行业前景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华锐风电收入同比下降29.45%,净利润同比下降48.3%;金风科技这两项分别下降17.61%和45.05%。此外,明阳风电、湘电风能、东方电气以及部分零部件厂商风电业务中期业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业绩下滑的背后是风电行业整体调整趋势的显现。经历了"十一五"的井喷之后,风电超速发展的阶段已过去,稳健理性发展才是趋势。”姚兴佳说。业内人士表示,在缺少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战仍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目前,1.5兆瓦主流机型已跌破每千瓦3500元,使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幅下降。再加上风机厂商对安全管理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原材料成本上行的压力,都影响了风电行业的赢利水平。取消:无补贴有助企业自我造血风电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政策补贴。以金风科技为例,2010年风电专项补助资金为3550万元,占净利润1.66%。过去5年,风电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7.76%、173.54%、208.27%、48.27%和13.97%。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9GW,到2010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7GW。行业爆发式增长很快让产能开始过剩。2011年国内整机制造商总产能已达到29GW,而需求则为15~18GW。风机制造市场上,仅整机制造商已有近百家,竞争激烈。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风电设备的成本迅速下降。5月,欧洲国家取消新能源补贴政策。我国也在6月取消了风电采购补贴政策。业内人士评论说,在行业竞争激烈且相对较成熟的时候,适时取消对风机的补贴政策,有助于产业自我造血。由于风电装机过快增长及并网问题未解决,风机闲置严重,2010年新增的18.9GW风电装机中,仅有14GW并网。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风电行业的发展,政府收紧了项目审批,并提出更严格的并网标准,这提高了风电产业的技术门槛,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另外,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资金压力削弱了风机制造企业的赢利能力。突围:或从海上风电获益尽管风电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遭遇“滑铁卢”,但有些业内人士仍然看好未来中国风电产业的前景,认为风电行业目前增长放缓是在国家政策调控下的正常现象。中国风电发展速度的理性回归,有利于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华锐风电高级工程师马文勇在年会上透露说,海上风电前景无限,或可改变公司业绩下滑的不利。他重点介绍了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场,欧洲之外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至今已并网发电一年多,发电量超过2亿度。 “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过程中,华锐风电开发出了适应我国海上环境的机组,在技术路线、防腐、抗台风、抗盐雾、低成本维护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先例,又陆续出产了5MW机组和6MW机组SL6000(目前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马文勇表示。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初步提出,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或于明年上半年启动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招标规模拟为150万~200万千瓦。刘琦透露:“已纳入国家宏观视野的项目有258.8万千瓦,力争在2012年前落实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方案。” 如果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开始招标,一些有竞争优势的风电公司将从中获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6: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风机制造商海外布局

  CUBN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五年前,世界十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行列里还见不到一家中国公司的身影。如今,中国公司在其中已占四席:华锐风电(601558,股吧)、金风科技(002202,股吧)、东方电气(600875,股吧)和联合动力。其中华锐风电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仅次于世界最大的风机供应商??丹麦的维斯塔斯公司。去年,中国首次在风能总装机容量上超过美国。

推荐阅读 天宫一号最佳发射窗口定为29日晚 飞行任务完成合练 中国高官解援欧路线图 周小川:国内货币政策基调未变 质检总局启动豆浆机专项检查 民间借贷疯狂 中国版次贷或爆发 陈光标贵州演唱会未发猪羊(图) 组图:孙中山鲜为人知的妻妾儿女 何志成:剖析中国与欧洲利害关系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参与撰写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正以每小时1台的速度制造新风机。该报告估算,到2020年,中国的风电产能将有可能达到三峡大坝发电产能的13倍。

  但目前中国正致力于解决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污染问题,中国的电力系统难于消化数以千计的新风机,已经放缓了兴建新风电场的步伐。在这一背景下,风机价格比西方对手低出30%的中国风机制造商,正日益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积极谋求海外市场布局,加快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

  瞄准海外市场

  据悉,中国大型风力涡轮机制造商金风科技在2008年收购了德国风机设计公司Vensys。华锐风电在今年4月同希腊主要发电企业PPC签订了一项协议,发展风力发电项目。7月,华锐风电宣布与爱尔兰风电场开发商主流再生能源公司达成了一项总价达15亿欧元的风电场建设协议。

  华锐风电发言人陶刚表示,在华锐,“国际化”是“重中之重。他告诉《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说:“在将华锐建设成一家真正的国际企业的过程中,海外业务交易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欧洲)无疑是华锐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不过,迄今为止,中国风机制造商在欧洲或美国市场占有率极低。欧洲风能协会(EWEA)的数据显示,欧洲风机制造商总计占据了89%的欧洲市场、32%的美国市场以及37%的全球市场。

  正因为如此,美国法维翰咨询公司分公司、总部设在丹麦的风力行业咨询公司BTM咨询负责人麦德森表示:“毫无疑问的,中国的制造商将打入欧美市场。”

  他说:“我认为,(产品)质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一旦中国决定做一件事情,他们马上就行动起来,做出一切努力。当然,他们也会不断的改进。如果质量不够好,使风力涡轮机的可靠性受到损害,那么下一次就会做得更好。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目前正在进行。”

  不过麦德森也认为,中国公司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至少还要五年的时间。

  他说:“因为他们必须学习,他们还得从自己的生产规模中学到新东西。他们已经生产了很多的风力涡轮机,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在涡轮机随后的运作阶段还没有什么经验。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他们与欧洲的制造商还不在一个层次上。”

  全球竞争优势

  不过,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中国项目主管马海兵表示,尽管中国的风机设备在核心技术和可靠性上不占上风,但是中国的制造商具有成本以及规模生产方面的优势。

  马海兵表示:“因为中国市场很大,中国近几年又大力推行风电的安装。在这个大市场的驱动下,它达到一定规模化效益以后,它的制造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德国西门子风电首席技术官亨里克•斯蒂尔斯达尔(Henrik Stiesdal)也承认:“你不得不重视来自中国等低成本生产国的挑战,这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欧洲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感到担忧,但是马海兵认为,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冲击只是短期的。

  他说:“因为现在国内的风电市场,虽然过去几年发展得很快,但是在总的能源供给比例中还是非常非常小的。按照中国2020年的能源发展规划看,风电将来的发展市场还是很大的。如果在5~10年的曲线之内,国内的风电制造商能够把它们的注意力成功的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然后满足国内市场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的话,可以缓解中国的制造商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力。”

  他还表示,由于全球市场是一个比较竞争化的市场,因此很难说中国这个新兴力量的崛起是一种威胁还是一个促进全球风电制造市场整合的力量。

  一般来说,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要比欧美产品便宜20%~30%。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这一成本优势会因运输费用而有所削弱,但中国制造商能够获得资金支持,所以仍然占据着上风。华锐风电与爱尔兰公司达成的协议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资助,国开行向金风科技提供了60亿美元的信贷。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在中国风机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的情况下,风机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海外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虽然海外市场的开拓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国内企业只有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方能求得进一步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6: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风机行业的新增装机量增幅下降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近日公开称,未来每年风机新增装机确保1500万千瓦以上,而新开工装机规模则确保为2000万千瓦左右。这一说法暗示我国的风机增速未来可能会明显下降。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大牌风机制造企业业绩下滑的现实,已使市场感到风机制造业的寒潮正在袭来。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将比去年的1892万千瓦有所减少。自2007年以来,我国风机装机容量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2011年可能首次出现拐点。

梁志鹏表示,已经确定在今年年底之前核准2883万千瓦的风电项目,而这些项目是从申报的4000万~5000万千瓦项目中遴选出来的。

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0年,我国风机新增装机容量分别是331万千瓦、615万千瓦、1380万千瓦和1892万千瓦。2010年和2009年相比增幅为38%左右,该增幅比往年100%的增幅,已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地方政府以前可以审批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所以大批4.95万千瓦风电项目很快上马,再加上市场需求确实比较猛,使得我国过去几年的风电装机容量很高。

由于电网和风电项目审批脱节(先批风电后批电网),风电开发没有规划,大量的风电不能上网,2011年上半年又发生多起风机脱网、起火、倒塌事故,风电“大跃进”必须终止的呼声十分强烈。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明确,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也需由国家能源局核准,不再由地方政府核准,导致今年第二季度的一部分风电场建设不能开工,必须延期或者暂停。今年5月,国家电网暂停了风电场设计评审计划、接入电网意见函的办理,并针对风电上网的严格准入,提出了包括风电场设计、检测认证18项并网技术规范。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的上述措施,必将对风电产业理性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6: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行业明显降温 新政下行业利润下降

  并网难题、技术难题以及补贴缺口增大,让国家在未来风电项目的审批中更为谨慎。新政的出台会在短期内使风电盲目投资的热情减弱。但从长远来看,国家扶持风电发展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

  本刊记者 高素英/文

  迄今为止,2011年新报的风电项目接近一半没能批准通过。

  在国家政策的威力下,投资过热的风电行业明显降温。

  由于此前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发改委核准,无需上报国家能源局,致使各风电企业蜂拥而上。这些企业将大的风电项目规划成多期小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风电项目不超过5万千瓦,从而规避了由国家能源局繁琐的审批手续。也导致国家能源局掌握的数据跟实际发展的数据不一致,整体配套跟不上实际发展。

  与此同时,盲目上马还带来了风电并网、风机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风电超速遭遇并网难题

  2011年8月份,国家能源局向各省下发了《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特急通知》(下称“特急通知”)。安排全国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2883万千瓦,并将拟核准指标分解到各省,未列入计划中的项目将不得核准,不能并网,也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10年12月10日前,很多省份向能源局上报风电项目。至2011年8月份,国家能源局一直没有批复,这期间所有风电项目企业都在等待结果,因此与风机制造企业的合同一直没能签订。

  “其实各省报的项目比批下来的要多很多,有近半的被砍下去了,只能到下个年度再申请。以中海油为例,原定计划开建40万千瓦,但今年只批准了山东威海1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该人士表示。

  他认为,审批通过的项目只有2883万千瓦,风电投资速度必然会降下来。不过,限制投资速度并不意味着国家会改变总的目标,而是在现有条件并不成熟、风电发展超速的情况下实现“先紧后松”的政策。

  9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风电总的发展目标不变,新政的出台将使行业发展更有序。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9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的风电规划目标是500万千瓦。然而仅2009年一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了1300多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突破了2500万千瓦。

  而2008年3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称,拟将2010年风电的目标增加一倍,即为1000万千瓦。而当年实际达到了1200万千瓦。电网则是按照此前的规划发展的,从而导致电网建设没能跟上风电装机的迅速发展。

  施鹏飞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2006-2009年期间,风电累计装机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100%,平均为113%,可以肯定2020年装机3000万千瓦的目标将提前十年实现。

  正是由于风电的“超速”发展,风电并网问题开始显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部人士表示,由于中国风能资源与电力需求的逆向分布,中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除了江苏沿海外,大多数地区本地负荷水平低,电网规划小,风电远距离外送到负荷中心,全国还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电网,网际交换瓶颈制约了风电的统一应用。

  由于风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电网已经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已经运行的风电场中,因受用电负荷所限制,有些风电场被限制电量上网。

  竞争加剧风机质量堪忧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很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纷纷上马风电项目。尽管风电整机产能的扩大缓解了近两年中国风电机组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也使得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有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风电机组的销售价格从2010年6000多元/KW降到目前的3600-4000多元/KW,然而这个价格较年初还上涨了几百块,此前价格更低。风电机组价格的大幅下跌必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不仅如此。一些风电制造企业在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的时候都以低价竞标,尽管有企业中标,但至今项目也没有启动。其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为了中标,报的价格太低,根本没办法启动。

  施鹏飞也曾公开表示,为了低价中标,开发商在方案中都将概算和风险因素压到最低,在未来20年经营期内难以达到,中标电价不是合理的投资电价。

  事实上,业界都明白中标的几家企业在那么低的价格下,根本做不下来,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以某企业海上风机为例,近两年一直有维修人员住在风机里,维修率很高。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酒泉2007-2008年投产的200台金风750千瓦的机组已经在此后两年运行中,维修费花掉300多万元,而以后维修费用也会逐年增高,但不清楚会高到什么程度。也不清楚风电机组能不能达到设计寿命的20年。因此风电的不稳定给平稳供电带来难题,而时断时续的供电也会缩短线路的寿命。

  10月11日,金风科技(9.22,0.02,0.22%)(002202.SZ)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750KW是公司前几年开发并已投入运行的齿轮箱机组,由于当时市场并没有要求风机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合同中也没有涉及此项目,所以,这部分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改造取决于客户的市场选择,这就意味着相关费用需要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来执行。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部人士认为,中国风电机组在并网电气性能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目前中国的商业化风电机组都是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外部采购零部件组装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自主创新能力较低,风电机组的变流器及主轴承等核心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由于没有掌握变流器核心技术,目前商业化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基本不具备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能力。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某会议上谈到未来中国风机企业的发展方向时表示,中国风机企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程度尽管有所降低,但是依存度仍然较高。

  新政令行业利润下降

  新政出台后,风机制造企业业绩下滑、毛利下降等问题也显现出来。

  以金风科技为例。2011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51.94 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7.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5 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5.05%。

  中报还显示,在销量方面,上半年金风科技实现风机销量821台,同比下降了13.12%。在价格方面,上半年公司风机平均销售价格为3758元/千瓦,较去年平均价格下降了10.98%。风机销售量和价格双降,导致公司风机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2.87%,总营业收入下降了17.61%。

  此外,产能利用率和销售价格下降,以及稀土等原材料成本上升促使毛利率下滑,上半年公司风机业务毛利率下降了5.98个百分点至17.82%,整体毛利率降至21.14%。

  然而对于三季度的业绩,金风科技有关负责人拒绝回答,但他们表示,从近期的招投标中看到,风机设备价格已触底反弹。

  大同证券分析师蔡文彬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在经历了持续多年高增长后,国内风电设备行业质量问题开始频繁显现,上半年连续发生了多起风机脱网事故。国家收回了地方风电项目审批权,对风电行业进行严格并网审批,并加强并网技术管理。因此,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上半年风机需求增速回落。同时,随着风电整机行业产能的陆续释放,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低价竞争致使风电整机价格大幅下滑。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华锐风电(19.65,0.05,0.26%)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4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降低457.29%。

  湘电股份(9.77,0.00,0.00%)(600416)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5.27 亿元,同比增长9%,营业收入增速明显下滑,营业利润1.29 亿元,同比下降19.67%。

  中邮证券分析师王博涛认为,风电业务拖累公司整体业绩,风电产品作为对公司收入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报告期内受行业整体不景气以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挫6.1%,仅为8.03%。

  未来风电设备需求增速减缓,市场容量有限。尽管按照国家规定目标到202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平均每年只能新增1200万千瓦。但是目前风电整机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仅金风、华锐、东汽3家企业2010年的产量就超过了1000万千瓦,其他60多家要竞争另一个200万千瓦,可以说竞争颇为激烈。

  目前并网风电产业的投资主要分为风电场投资和风电机组制造商投资两部分,其中风电场项目投资中,风电机组设备约占70%。风电机组制造商投资主要是在研发产品和增加产能方面,估计形成年产100万千瓦的能力需要投资20亿元。对于投资方来说,建风电场的投资都非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6: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呈现三大趋势

  未来5年,我国风电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装机容量呈平稳增长,海上风电份额加大。2011~2015年期间,中国的风电市场以平均每年15G~20GW之间的速度增长,其中海上风电平均每年新增1GW左右。

  二是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成本出现大幅降低。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改进,风力发电机组将越来越便宜和高效;项目开发成本也会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开发商日渐丰富的经验而相应下降;而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改进也将减少运行维护所产生的平均成本。

  三是风电制造商进入整合阶段,利润向开发商转移。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超过80家整机生产企业,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汽在我国风电市场的累计市场份额已达到56%,排名前10位的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到85%,而后60余家企业,仅有3.9%的市场份额。

  目前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退出,还有一些企业正在酝酿退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9 16: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并网新国标恐加重企业改造成本

基于安全考虑下发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有可能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同时因缺乏对电网的相关要求,难使风电并网获得实质性改善。 基

于安全考虑下发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有可能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同时因缺乏对电网的相关要求,难使风电并网获得实质性改善。

国家电监会昨日下发通知,批准发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下称“新国标”)。新国标将提出国家层面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其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

新国标的出炉,缘于去年以来风电行业在并网方面事故频发。

2011年2月24日,甘肃酒泉发生598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4月17日,甘肃瓜州发生702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同日,河北张家口发生644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

金风科技(002202.SZ)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造成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的主因是部分风电场并网标准缺失以及部分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自此之后,国家加紧了对风电行业的规范,由此促成了上述技术标准的出台。

然而,本报了解到,由于相关技术改造花销不菲,风电企业普遍认为新国标的出台将大大增加企业成本。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低电压穿越的改造成本将由风电场运营商和风机制造商共同承担。

龙源电力(00916.HK)一位高层向本报称,风电场进行低电压穿越改造要上马动态无功补偿,且要求都很高。因此目前一个普通规模风电场的改造费用就要上亿元,大运营商要承担的费用可能要在10亿元以上。

对制造商而言,施鹏飞称,采用直驱永磁技术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技术简单,成本较小。而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机组则将面临10万~50万元/台的高昂改造成本。更有人估算,国内风机制造商所支付的改造费用或超过百亿元。

另外,技术改造导致风电企业成本增加,还在于主管部门延缓项目审批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由于目前的风电项目大多实行风机制造与风电场开发建设捆绑的销售模式,因此项目审批的延缓会直接影响风机制造商的经营情况。

2011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审核各地开发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各省“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不在《通知》中列出的项目不得核准,而此前5万kW以下的风电项目可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

华锐风电(601558.SH)相关人士就此对本报表示,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之后,风电项目审批有所延缓,再加上项目审批延缓原因以及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公司部分项目建设延期,进而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

2012年1月31日,华锐风电发布业绩预告称,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

去年10月,金风科技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就曾预测,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减,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100%。

也有行业人士提出,新国标不应仅针对运营商及制造商,也应对电网的稳定性提出相应要求,否则前两方承担的成本过高。

国内一家主要风电场运营商高层向本报表示,由于风电行业发展初期缺乏规范性,去年事故较多,使得电网企业也收紧了对风电场的核准,而电网企业的核准正是政府风电项目审批中的决定性因素。

该高层认为,对于风电并网的技术要求应是针对风电场运营商、风机制造商以及电网三方的。因此前两方进行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的同时,电网也应努力保障稳定性,进行配合。

“如果对电网没有要求,即使新国标出来了,风电并网也难以获得根本改善。”该高层最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9 14: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造更大更好的风轮机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紧凑型线圈设计是基于双螺旋绕组,可以传导强大电流,处理系统所产生的巨大磁力。

作者:泰勒•汉密尔顿

风力发电是美国发展最快的发电形式之一,陆上增容更多,超过煤炭和核能发电增容之和,在过去四年就是这样。但是,为了维持这种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入下一个十年,这个行业将不得不开始开发海上风能资源,这就创造了一个需求,要求风力涡轮机更大,需要更少的维护,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功率,又有较轻的重量。


增压充电器:原型涡轮机转子是用超导材料制成,开发者是高级磁铁实验室,属于美国能源部资助的六个机构之一。
来源:西门子公司

为了支持这方面的研究,美国能源部已提供750万美元,给予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旨在开发先进的动力传动系统(drivetrains),所用风力涡轮机高达10兆瓦的规模。五个项目都使用直接驱动、无齿轮的动力传动技术,以提高可靠性,而且至少有两个项目使用超导技术,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重量。

目前的设计不能在经济上扩大规模。美国各地部署的2万5千多台风力涡轮机,大多数额定功率在3兆瓦或更低,而且包含复杂的变速箱系统。这些变速箱匹配慢速涡轮转子(每分钟15到20转之间),达到每分钟2000转,这是他们的发电机所需的。更高速度可以带来更紧凑、更便宜的发电机,但是,传统的变速箱是复杂互动的齿轮和轴承,需要定期维护,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在更高的速度。

在陆地上,涡轮机较容易接近,变速箱的维修问题可以容忍。在恶劣的海上环境,租用驳船,派遣船员去修复或维护大风损坏的机器,这样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变速箱不在那里,就是最可靠的变速箱,”福特•菲尔柯(Fort Felker)说,他是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风能技术中心主任。

为了提高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很多公司,其中有德国西门子和爱纳康公司(Enercon),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和中国的金风科技(Goldwind Global),都已开发出直接驱动或“无齿轮”传动系统。在这样的设置中,转子轴直接连接到发电机,两者都以同样的速度转动。但是,这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增加了重量。

要达到的功率输出不亚于变速箱为基础的系统,这样,直接驱动系统必须有较大的内部直径,这就会增加半径,从而提高速度,磁铁就以此速度旋转,绕线圈产生电流。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大地依赖日益昂贵的稀土金属,用来制造永磁铁。

吉路巴•哈兰(Kiruba Haran)是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GE Global Research)电机实验室经理,这个实验室也获赠美国能源部的资金,哈兰说,直接驱动系统会不成比例地加重,因为它的额定功率要提高。一部4兆瓦的发电机可能重85吨,但是,在8兆瓦,它就接近200吨。

驱动时间:西门子开发的直接驱动风力发电机组。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GE认为,它可以开发一种8兆瓦的发电机,重量仅50吨,需要适配超导电磁铁(superconducting electromagnets),用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不同于永久磁铁,电磁铁产生磁场,需要电流接通它。线圈用超导导线制成时,就没有电阻,可以使它更有效,但条件是它必须被冷却到零下250°C。这种办法就不需要稀土材料,可以设想,GE可以使成本足够低,使它有利可图。

佛罗里达州(Florida)高级磁铁实验室也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资金,实验室认为,它可以制造10兆瓦的发电机,重量仅为70吨。与GE公司的技术一样,这家公司创新的核心是超导直接驱动发电机。这家公司开发了一种紧凑型线圈设计,是基于双螺旋绕组(double-helix windings),可以传导强大电流,处理系统中所产生的巨大磁力。

高级磁铁实验室总裁马克•森提(Mark Senti)说,超导材料和低温冷却的成本高,毫无意义,对于今天的3兆瓦风力涡轮机而言就是这样。但他认为,超过6兆瓦,这种系统就可竞争传统的发电机设计。在10兆瓦,“它就会带给你最高的重量功率比。”

仍然有显著的进步空间。森提说,今天,大部分超导导线成本是每米400美元,但新材料的制备采用了廉价的镁(magnesium)和硼粉(boron powders),有望大幅度降低成本。因为制造业的改进和更便宜的冷却技术,森提计算出,超导技术最终可能成为经济性的,使所用风力涡轮机小到两兆瓦,就可以理想地用于陆上和海上市场。

超导并不在每个人的计划中。另一家受资助者博尔德风力发电公司(Boulder Wind Power),正在集中设计更好的定子(stator),也就是静止线圈(stationary coil),用于直接驱动系统。不是用铜线围绕沉重的铁核,这家公司定子的制备是采用印刷电路板。这些轻型组件可以大批量生产,模块组装,这就使它们更容易维修,在遥远的海域也是这样。“有了这个设计,你只要派几个家伙去那里,拆下定子片(stator segment),照样装上一个新的就行,”说:德里克•普莱齐(Derek Pletch)说,他是博尔德风力公司涡轮机开发副总裁。

同时,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正在采取一种混合方法,设计中速传动系统,使用更简单的单级变速箱(single-stage gearbox)和中型发电机。菲尔柯说,这种方法很容易适应现有的设计,在市场上销售更快。克里普风能公司(Clipper Windpowe)和戴尔森联营公司(Dehlsen Associates)也获得了资金。六个月后,美国能源部预计会罗列这些设计,额外给予每个项目200万美元,进行性能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8 1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1700万千瓦风电装机闲置

不同统计口径的统计数据对比显示,2011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6236万千瓦,其中有1700万千瓦左右被闲置,闲置装机占比约28%。 数

据最真实,但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一般人往往看不出其间的差别,风电亦如此。

不同统计口径的统计数据对比显示,2011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6236万千瓦,其中有1700万千瓦左右被闲置,闲置装机占比约28%。

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闲置装机量与去年新增装机量不相上下,去年新增装机量为1763万千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上周末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列出了国内三种不同口径统计的风电数据,揭示了目前国内风电发展迅猛,但“弃风”和消纳问题依然突出的现状。

相比风电闲置,“弃风”更为公众熟知。

“弃风”,一般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上述风能专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调查的10省(市、自治区)内,被调查的风电场由于电网调度限电原因被限发的电量高达59.8 亿千瓦时,据此估算去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发而损失。

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是在上述中电联运营容量的框架下统计的,如果将闲置装机容量计算在内,损失电量将更大。

据施鹏飞分析,地方政府考虑当地经济增长的需要,早期引进一些风机设备商,在地方利益驱动下,有一些项目未经核准就开始建设,建成后才协调输送和消纳问题,所以造成目前的现状。

去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已加强了对新建风电项目的核准,该局日前公布的《“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显示,“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是风力资源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地区拟核准规模得到较合理控制,其中华北481万千瓦,东北116万千瓦,西北196万千瓦。

而增加消纳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增加电力负荷,二是要建设输送电网。据水电总院此前公布的数据,去年蒙东、吉林、蒙西、甘肃地区的弃风比率分别达到23%、20%、18%、17%,消纳矛盾突出可见一斑,电网建设滞后。

施鹏飞认为,提高风电厂当地消纳能力不是一时间能见效果的,而电网建设目前各方仍在博弈。包括电网技术的选择、超高压与否、直流还是交流仍然存在分歧,多个规划中从西北往东南送电的项目就迟迟没有动工。

上述风电开发业内人士则称,电网弃风有很多原因,目前在风电厂较多的三北地区,除了一般原因,还有规划不协调、电网尚没有覆盖的因素。

施鹏飞称,电网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风电场快速发展初期并没有与电网协同规划,造成现在的问题。但他表示,后续这种情况会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0 09: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源局遏制风电 弃风逾20%地区不得新建风电项目

摘要: 中国政府对盲目扩张的风电行业再踩刹车。国家能源局特急文件称,要求各省(区、市)发改委严格执行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对于风电弃风超过20%的地区,原则上不得安排新的风电项目建设。

文件称,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能源局下达的核准计划开展项目核准工作,不得擅自核准计划外风电项目。对未列入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项目,电网企业不予接受并网运行,不能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电价补贴。

文件并要求,各地要加快清理风电项目核准情况,对于2011年9月1日后核准的计划外风电项目,项目核准文件停止执行。如确已具备建设条件,应重新向国家能源局申请列入核准计划,通过审核列入计划后重新办理项目核准手续。

文件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风电消纳,解决风电运行限电问题。此外,对于风电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风电场运行困难、大量弃风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风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各省市要高度重视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通过开展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等多种措施,积极开拓风电市场、提高风能利用率。

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8月印发的《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就提出了对风电项目建设实行了年度开发计划管理。其中,风电场未按规定程序和条件获得核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不能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电价补贴,电网企业不接受其并网运行。

弃风率或达20% 风电行业竞争热点已转移

尽管2011风电取得了60%以上的增速,但与2010年的81.41%相比,201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在茶话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直言不讳,201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不但与装机容量相比有很大差距,与年初的预计也“相去甚远。”

事实上,因无法并网而弃风的问题越发严重。

这一点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那里也得到了验证。他告诉记者,根据电监会的统计,2010年的弃风量是10%,“2011年可能要达到20%左右,北方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要超过20%到30%。”

风资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了风能天生的不稳定性。

据悉,能源局今年将组织实施“十二五”第二批规模为1500万~18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建设计划。而风电要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这一弱点无法回避。

对此,史立山表示,可以考虑的手段有四:扩大风电的配置范围和规模,稀释风电的不确定性;合理配置电源结构,推行合理的补偿机制;开发适应风电特点的用电负荷;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储能设施,特别是开发风电供热市场。

“风电的建设应和火电联系起来,”史立山认为,在风电集中的电力系统中,应该建设一定的火电容量作为补偿,同时还应研究相应的补偿机制来统一不同的利益主体。

对此,施鹏飞也强调说,之前在做风电规划时对其他的电源、电网考虑得不多,应该将风电的发展放到整个电力系统中统筹规划,同时,“调峰电源的配置、功率预测、就地消纳以及智能电网等,这几方面都是未来解决风电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匹配的方向。”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看来,中国风电目前还面临一个大问题。由于人为的分割,一个大风电项目往往被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其直接结果是一个风电场有十多个开发商,十几种风机,有直驱的,也有双馈的,有3兆瓦的,也有1.5兆瓦的。

“这么多不同型号、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容量的风机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怎么保证电网的安全?”李俊峰反问说,把若干个复杂的风电场整合成在一个区域内稳定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已经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风电设备竞争热点已转移

对于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2011年并不容易。且不说市场的下滑,并网的制约,单是不断发生的各类事故,就让这个一度风光无比的行业黯淡了不少。

大规模的风机脱网,施工期间突发事故,风机起火、倒塌,叶片材料不合格导致成批更换等。“问题确实存在,”施鹏飞坦承,包括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风电场施工中的管理跟不上,没有严格的标准等,“但是从事故分析来看,还没有发现机组设计上出问题。”

对此,史立山提醒说,风电的长远、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设备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当前我国的风电存在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等问题,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

“风机制造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没有足够的积累很难成功。目前我国的风机还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考验,运行时间最长的风机也就三四年,这其中潜伏着很大的系统风险,希望制造商和投资商要有长远意识。”

在业内看来,未来风电制造行业竞争的热点已经转移。

首先,制造商必须要很快地按照中国不同区域的实际风况量身定制新机型,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从最初的许可证生产、联合设计,再到自主开发,我国风电制造业的发展是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开始的。但当时引进的都是欧洲技术标准,而实际上欧洲标准与中国有的风况有很大区别。

“现在必须要针对中国的风况开发出性价比最好的机组。”施鹏飞强调说,比如中国的风速没有欧洲那么高,维斯塔斯和金风科技就推出了适合低风速区的机组,而这就是竞争能力。

其次,售后服务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一般情况下,风电机组的质保期是两年,而后进入者为了争取客户,抢占市场就提出了五年的质保期,比如三一电气。该企业还承诺赔偿因机组故障损失电量的电费。

此外,国际市场的开拓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近百家风电制造商中,单第一梯队的产能就已超过国内市场的需求了,开拓国际市场已迫在眉睫。据悉,截至目前,中国的风机已经出口到了美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古巴、英国、泰国和巴西等。“虽然各国市场环境各不相同,但中国的企业必须要千方百计地拓展国际市场。”施鹏飞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5-15 20:10 , Processed in 0.02343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