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4|回复: 0

土壤修复产业化渐入正轨 多公司有望参与地方示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5 08: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上,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地方环境科学研究院及企业人士处综合获悉,到今年年底前,全国各地方政府将陆续出台各自有关土壤环保及综合治理领域的实施方案。这也是去年底国务院印发近期土壤环保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   各地实施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将启动一系列涵盖场地、农田及矿区土壤修复的示范项目,而多家涉足土壤修复领域的A股公司将中标或参与试点项目的建设运营。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央到地方对于土壤修复行业的重视不断加码,且经过前两年业内各方不断探索,土壤修复产业化进程逐渐进入发展正轨,此前市场预期的千亿级市场有望循次开启,而以城市污染场地为代表的细分市场有望率先崛起。

  业内专家同时提醒,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整体仍处于试点示范阶段,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还需等到“十三五”时期。

  多公司有望参与地方示范

  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明确以大中城市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中南等地区,选择被污染地块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通知提出,有关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开始实施。

  上述论坛上,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编制土壤修复实施方案成为今年以来各地土壤环保工作的最重点任务,其中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拟定示范项目则成为产业及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进一步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均已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粗略统计,将于2015年前实施完成的省级土壤修复试点项目多达上百个。

  北京环科院人士透露,北京即将启动的土壤修复专项首批项目预计投资额超过数十亿元,项目将吸引例如北京建工、金隅股份旗下金隅环保、桑德环境等优势企业参与投标。上述上海环科院人士则称,城投控股也位列上海土壤修复试点项目的依托单位名单。江苏环科院的人士则表示,在江苏的试点专项中,维尔利已与当地研究院所开始启动相关项目的治理方案研究。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土壤修复产业化目前已逐步启动,其催化剂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土壤环保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地方版的土壤修复实施方案则将成为近期引发市场行情的更现实催化剂。尽管目前仍以试点项目为依托,但其单体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元,而且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体均为极少数优势公司。按照此前的市场预测,到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可突破上千亿元。而这一市场大蛋糕也必将被当前参与试点项目建设的优势公司优先分得。建议关注维尔利、桑德环境和城投控股等优势公司。

  城市污地治理先产业化

  “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体现了土壤修复、生态环境修复的紧迫性。”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研究员张俊丽表示,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物主体来自两方面,一种是无机污染物,主要是一些重金属,包括砷、铬、铅等;另一种是有机污染物,比如DDT。

  一般来讲,土壤修复所涉及的领域涵盖农田、矿山及城市污染场地。从国内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历程来看,伴随着过去十年国内城市化进程及房地产开发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工厂迁移遗留的大量污染地块逐渐进入商业开发,进而带动起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成为土壤修复行业大板块中率先崛起的分支。

  张俊丽指出,保守估计,我国污染场地数量在50万块以上,而每个区块所涉及的修复土地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全国范围内大概1/5企业搬迁场地都存在污染,这些污染场地主要为化工、钢铁、有色冶金和焦化等传统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搬迁场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国内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00多家。这一数字在2011仅20多家的基础上迅猛增长了逾10倍。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这其中绝大多数企业从事的业务均围绕城市工矿污染场地治理展开。

  仍有多重掣肘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土壤修复产业近年来在政策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步走出萌芽期,但无论从技术规范及产业化发展涉及的一系列评估、监管、制度环境来说,目前仍存在一些掣肘因素,这也成为当前土壤修复行业仍处于试点示范阶段的最大成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发生指出,国内大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和整治复杂性是当前土壤环保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也随之带来土壤修复面临风险识别及处理难度比全行业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一般来说,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场地所留下的污染物种类比较多,污染物空间变异很大,分布状况很复杂。因此,我国大型污染场地面临存量很大,环境监管和整治任务繁重的局面。”

  在修复技术方面,目前国内修复场地污染土壤较成熟的技术,一是针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水泥窑焚烧和阻隔填埋,二是针对重金属无机物采用植物和生物修复技术。但相关专家表示,这些技术虽在国外取得成熟应用经验,但并非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比如我们南方、北方土壤情况不一样,这就对修复技术提出不同要求。即便是同一个区域的污染地块,由于此前该地块上的工厂性质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成分也有差别,也需要采用不同修复技术进行合理组合,才能取得尽可能完善的治理效果。”一位与会专家表示,由于众多地块从土地转让到进入商业开发过程很短,在目前全行业缺乏技术规范及相应的前后期污染治理效果评估体系的背景下,很多污染场地只是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就很快被用来开发,治理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上述上海环科院专家也表示,正是由于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仍缺乏系统的技术及制度规范,因此,国家政策导向上倾向于以试点示范带动行业理性发展。这一阶段至少需要五年以上,到“十三五”阶段,才可能进入真正商业化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1 23:34 , Processed in 0.0193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