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如何做投资决策吗? ?? 谈谈信息供应与分析工具的运用
狐狸君raphael • 03/02 14:27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特约作者 @狐狸君raphael,过往在某 VC打过杂,也在 Google搬过砖,现就职于某管理咨询公司,持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欢迎关注微信号 fantastic_fox。 我在《互联网金融分析框架》一文中提到,信息供应与分析,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及分析,以促成投融资活动。如果你懂得运用,它们并不比你的私人投资顾问差多少。今天我就说说这些工具在投资决策过程担当的角色: 早上七点,X 先生的手机闹钟响了。X 先生昨晚睡得比较晚,还想赖一下床,可想到每次迟到老板气急败坏的脸,X 先生还是离开了温暖的被窝。 刷着牙,X 先生收到了发工资的短信提醒。X 先生心情指数瞬间就上来了,也顺手把这笔收入录进了个人记账 APP。 漱完口,X 先生心想:好像蛮久没有投资了,连着之前的储蓄好像也有些小钱,要不这几天把钱投资出去吧?银行这么低的利息,存到买房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呢。 在去公司的地铁上,X 先生又打开了记账 APP 看了看账单:嗯,现在流动现金有 5 万,根据过去 12 个月的支出,未来大概每个月会花掉 4000 块,工资和原来的投资收益加起来每个月大概进账 5000,暂时没有大件支出的需求。可预见的未来每个月都可以有大概 1000 块的盈余呢。那么这 5 万块可以放比较长期的投资了! 那么,投什么好呢? 到了晚上,X 先生打开了电脑。他要思考几个问题:资金要投到哪个国家 / 地区?资产要配置多少到股票?多少到债权?多少到基金? X 先生 Google 到一些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有篇报告详细地用 Bloomberg 的数据诠释了各地的经济形势,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市场还是蛮可观的呢。X 先生又看到有几篇报告在说股票市场和 P2P 市场的火热程度,便又 Google 到几篇财经媒体写的报道和分析文章。X 先生很快决定了全部钱都砸在中国市场,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配置了不同类型的资产比例。 X 先生的其中一部分钱打算投到 P2P 信贷平台里面去。在选择项目的时候,X 先生特意留意了借款人是否有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 X 先生又打开了股票分析软件,根据软件提供的技术分析指标,选中了两只股票。 挑选基金的时候,X 先生对某只基金有点犹豫,自己拿不定主意,便在某个金融社交网站上求助里面的投资专家。 完成了投资组合的组建后,在接下来几天,X 先生陆续认购了相应的产品,并持续关注着投资组合价格的变化,以做相应的调整。 在上面这个案例里,X 先生的投资决策过程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算、投资组合组建以及检视投资表现三个环节。 不同的环节需要不同的信息。 在预算环节,X 先生需要的信息有两个:目前可投资资产以及历史现金流情况(用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在投资组合组建环节,X 先生需要的信息比较杂,以股票及债权投资为例:如果 X 先生用传统的由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那么 X 先生需要国家 / 地区的经济数据、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数据、行业的数据、公司的财务数据、股票的历史表现数据。除了这些可量化的信息外,X 先生还希望可以从新闻、研究报告、投资专家处等获取一些非量化的分析和投资建议。在 P2P 借贷平台投资债权的时候,X 先生还想看看网络征信机构给出的信用信息。 在最后的检视投资表现环节,X 先生只要知道投资的股票的价格变化、债权产品是否违约,以决定是不是要做出投资组合的调整。 不同的信息供应与分析工具穿插在这三个环节。 记账应用 在预算阶段,记账应用由于记录了历史财务信息,X 先生需要的可投资资产余额及历史现金流情况在 APP 中可以一目了然。对于企业而言,会计软件则承担着相同的功能。 在这里狐狸君分享一个美国的案例:美国的 intuit 通过自有产品 Intuit Quicken 和收购来的 mint.com 整个个人所有金融账户的信息,帮助个人用户制定预算方案,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同事 intuit 还通过 Intuit TurboTax 为个人客户提供税务咨询服务。 此外,它的其他两个产品??Intuit QuickBooks 和 Intuit Payroll,为小企业提供会计及税务服务,有云端功能,允许用户在多个设备上同步数据。这点在中国很难做到??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税大多是由老板和税务局谈妥的,中小企业大多账目不清,老板也不大愿意把自己的帐放到云端。 数据提供商 普通投资者可能很少会接触到彭博(Bloomberg)、万得(WIND)之类的数据终端,一般他们会以“数据来源”的身份出现在各种银行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中。他们整合了各种公开(甚至不公开)的数据。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从其终端下载自己需要的数据,并运用到投资决策中。 国际比较知名的数据提供商有 Bloomberg 和 Reuters,也有后起之秀 Capital IQ(著名的评级机构 S&P 标准普尔旗下)。研究中国市场的分析师们则更喜欢用本地的数据提供商,如万得(WIND)、同花顺、CEIC 等。顺带一提,万得和同花顺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一直在打官司。 普通投资者可能更多接触的是股票分析软件??大智慧、益盟操盘手(已被腾讯收购)还有腾讯操盘手等等。这些软件通过内置算法简化投资者的分析过程,为专业炒股人省下了不少时间。 财经垂直媒体 在投资组合组建阶段,X 先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财经垂直媒体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或者了解专家们对某个市场的看法,甚至可以看到财经媒体对某个事件的详细解读。这些都可能会影响 X 先生的投资决策。 除此之外,博客、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的兴起也产生了大量自媒体人,其中有很大部分都专注在财经领域。狐狸君最近加入了一个金融自媒体圈的微信群,里面便有各种大家平时可以看到的名字。 金融社交网站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热爱理财投资的人总希望网上有个地方可以聚一聚。于是便有了各种金融 BBS。学术界有著名的人大经济论坛,拥有海量的教材和资料。普通投资者似乎更愿意聚集到挖财论坛,聊聊理财的技巧。 而类似雪球财经、StockTwits 这种类 Twitter 的垂直 SNS 倒是吸引了不少明星投资人的入驻。 网络征信 在 P2P 借贷平台上投资债权要很留意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目前中国最大的征信数据库自然是央行征信系统(截至 2012 年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为 8.2 亿自然人和 1859.6 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但目前 P2P 借贷平台仍未有接入该数据库的权限。 央行对 P2P 借贷平台的接入暂时通过上海资信的“上海资信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来试验,目前包括人人贷在内的多家 P2P 借贷平台已经接入。 在去年年底《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前,网信金融已经拿到了企业征信牌照,人人贷以及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也在觊觎征信市场这块大蛋糕。 最后再来一个图列举下这五种信息供应与分析工具的代表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在“检视投资表现”环节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国外玩家 mint.com 可以将所有银行的信息统筹在一个界面里。虽然互联网公司很难做到,但传统金融机构其实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央行的“超级网银”(第二代支付系统)便为上述功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 个人记账 APP 虽然也可以起到类似效果,但数据无法自动录入更新和时滞问题确实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呢。 后记: 《互联网金融分析框架》一文发出不久后,便有读者问我:“金融流量分发与信息供应与分析是否有内容上的混淆和重叠?”这是很好的问题,也是很容易疑惑的点:金融流量分发和信息供应分析都提供信息,有何不同? 关键区别在于:是否有连接金融机构。前者一般只提供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卖流量给金融机构;后者则是卖数据给用户或只是用户的数据分析工具,提供的数据一般可覆盖系统风险,主要用于协助用户做投融资决策。 [本文来自读者的投稿,不代表36氪立场] 转载自:http://www.36kr.com/p/210062.html (红色字体为个人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