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1|回复: 2

古老中药融入现代科技 中成药二次开发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14: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老中药融入现代科技 中成药二次开发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2015-01-09 13:40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将我国常用中药都改造一下,提升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让古老的中药步入现代科技行列。”说这话的人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由他带领的团队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刚刚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重要的民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临床定位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目前我国近万个中成药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仅百余个,过十亿元的大品牌几乎没有。”张伯礼说。

临床需要“好药”,产业需要“大药”,如何培育质优高效的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析制约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因素,张伯礼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药自身复杂性,二是科学研究的滞后,具体表现为临床定位宽泛,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水平底下。

围绕做大做强中成药品种的重大需求,促进中药产业向科技型、高效型和节约型转变,张伯礼带领课题组率先提出了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策略,历经8年时间,原创性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策略,创立了基于系统工程学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形成高科技与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使中药大品种不断涌现。

据张伯礼介绍,该项目共完成的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销售额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仅2013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50亿元,是上一年的4.6倍,累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目前,项目技术已经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应用于近百家中药企业。”张伯礼表示, 实践证明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推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可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物,对保障我国医改成功,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物谷Bioo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8: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尔莫斯 于 2015-1-16 18:05 编辑

                                          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天津中药产业产值增两倍
    在此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该领域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虽然项目的名字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只要你知道复方单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血必净等“鼎鼎大名”的中药都与这个科研项目密切相关,其重要价值就可见一斑了。

  记者前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见到了项目负责人张伯礼院士,他刚刚从学校的附属医院出诊后赶来。其实,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负责大学行政工作的他本来可以不用出诊了,但张伯礼却坚持把“看病”作为最大的事。在校长、老师、科学家、医生等角色之间,他还是最喜欢当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而在他的患者眼中,张伯礼的平易和幽默也是有口皆碑。

  让天津中药产业产值增长两倍

  简单来说,“中成药二次开发”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的“两个相对清楚”??“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把古老的中药赋予现代的科技含量,使其“焕发青春”,“让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张伯礼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天津生产的中药养血清脑颗粒原来主治的是“血虚头疼”,销售额长期徘徊在四五千万元。但血虚头疼西医没有这种概念,大夫也不愿意使用这种药效、机理不清楚的药品。张伯礼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其主要是对缺血性头疼、高血压头疼疗效显著。同时发现最初这个药特别苦,药物入口之后,舌头都是涩的,喝很多水也难以缓解。经过特殊工艺,项目团队给药的表面加上了“水包衣”,其口感大大转好。药的临床定位清楚了,中西医都敢给病人开这种药了,再加上口感好了,养血清脑颗粒的销量增长的很快。张伯礼对这个项目机制颇为推崇??“我们把药厂车间作为第一个实验室,大家针对一个中药品种共同想办法。项目成果马上就可以用于企业,一步到位”。

  刚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张伯礼30多年科研生涯的第7个国家级奖项,但是他收获的第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对于我来说也是有了交代,国家科学奖一二三等奖都得过,应该说没有什么遗憾了。”张伯礼感慨道。让他更欣慰的是“中成药二次开发”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奖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的进步。原来这个项目启动之前,天津中药产业不到百亿的产值,现在则超过了300亿。天津销售额过亿的中药品种原来只有3个,现在有13个,甚至还有过10亿的品种。而且,这个项目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有的人已经成为长江学者、列入万人计划……这些成绩远比得奖本身意义大得多。”张伯礼还透露,该项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由2006年的100多个,增加到350多个。

  大会上和习主席握手开心不已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华社记者为张伯礼留下了一张与习近平同志的珍贵合影。当日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新华社供给媒体选发的新闻图片有两张:一张是习近平为天津人、“氢弹之父”于敏颁奖;另一张则是习近平同志与所有获奖者合影前,与张伯礼握手道贺的瞬间。说起当时的场景,张伯礼回忆道,“我见到习近平同志走过来,大声说:‘习主席好!’他则开心地说:‘祝贺你!’”由于在津工作期间对张伯礼和其项目都非常熟悉,张高丽同志也向张伯礼表示了祝贺。

  新校建全球最高端中药实验平台

  虽然科研、医疗等任务已经很繁重,张伯礼最挂念的还是学校的发展。谈起中医药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张伯礼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并叫同事给记者拿来新校区的效果图展板,边比划边介绍??“我们的新校区将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药高校,整个学校建设在一个大型植物园中,有‘大绿’‘大水’,并且是一个生态校园,照明采用太阳能能源,供暖采用地热循环供热。面积总共2500亩,现在已经有6万株乔木、4万株灌木在培育。”据介绍,新校区内还将建设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将有4千多件文物展示;将建设国内、也是全世界最高端的中药实验平台;作为大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学校体育馆已经开始打桩;学校将与静海中医院合作在新校区旁边共建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今年9月新校区内的国际教育区就将开放,明年9月中医药大学就将全面搬迁至新校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30多个过10亿中药品种的神秘武器!
来源:赛柏蓝-司徒阳明 2015-01-21 14:49


昨日,卫计委官网在首页转载了科技部对于知名专家、张伯礼院士领衔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的说明。

日前公布的国家科学进步奖,有34个医药卫生类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和上述中成药二次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

从科技部的说明来看,2014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有23个获奖项目,其中,科技进步奖19项,约占通用项目154项的12%,一等奖4项。进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不容易,获得一等奖的比例并不多,从这个统计来看,中成药二次开发和流感防控体系获奖算得上沉甸甸。

防止大流感的流行获得一等奖,大家似乎都颇为理解,但是对于中成药二次开发获奖,尤其是在社会上对于中医存在不同意见,有一个反中医群体的背景下,这个项目获奖就显得超乎寻常。

科技部的说明很好的解释了背后原因:用临床循环评价解决了中药有效性问题,质量管控解决质量问题,而二次开发的方法将过亿的中药品种增加了200多个,10亿品种从零增加到30多个,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以后中药培育大品种,销售额过10亿靠它了!

获奖原因揭秘

下面让我们来看科技部具体对这个项目获奖的原因的说明吧。

科技部表示,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临床定位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品种多而小。近万个中成药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仅百余个,过十亿元的大品种缺乏。

临床需要“好药”,产业需要“大药”,如何培育质优高效的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大科技问题。分析制约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因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中药自身复杂性和科学研究的滞后,主要包括五大瓶颈问题:临床定位宽泛,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水平低下。

而张伯礼的科研项目针对上述5个问题,提供了7个方面的创新(由于篇幅较长,见下面科技部的原文,在此不引用了)。

总而言之,张伯礼院士的研究解决的是一直困扰中成药问题,中医的原理说不清楚。其次,解决的是中成药质量控制问题,在药监局已经日渐常态化的飞行检查中,中药一直都是检查的重点,而被收回GMP证书也主要是以中药企业为主,甚至还有知名大企业。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牵涉到众多药材,中药质量难以管控。

“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有700多年的历史。二次开发要回答它药效物质是什么,留哪些东西,扔哪些东西,控制哪些东西。”张伯礼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

张伯礼举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青春宝参麦注射液,原来质量控制比较简单,只控制30多个参数。通过二次开发,增加了300余个质控点。不良反应从千分之四十六下降到千分之十以下,提高了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有质量,才有市场。二次开发后,该产品销售额从1亿元增长到10亿元。

通过二次开发销售额倍增

那么,此次张伯礼的产品获奖对于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国家对于中药扶持有了方向。发展中药一直是国家战略,发展中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新药创制,一个是中药二次开发,相比于新药创新,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显然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办法。

而张伯礼贡献在于他已经建立了一套关于中药二次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正全国推广,根据此前的新闻报道,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采纳,并纳入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之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据人民网报道,历时8年,张伯礼这个项目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通过推广实施中药二次开发战略,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提高了行业集中度。

据统计,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由2006年的100多个增加到350余个。过10亿元的过去没有,现在达到30多个。

换言之,经过了项目改造,产品的销售额都上了一个台阶,产品成了大品种.在张伯礼的项目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后,既是对结果的承认,也是对其技术的肯定。而获奖后,预计二次开发技术将成为中药评价的标准,类似中药产品另外一种GMP,经过技术验证的中药,未来在学术推广以及其他方面将获得更大优势。

而“小、多、散”也是中药企业通病,提高行业集中度也是技术重要成果,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或者没有实力经过技术验证的品种,未来恐怕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科技部称:“不仅能推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可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物,对保障我国医改成功,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监管日益严格,评价体系的标准化,预计未来中药行业的大整合恐怕会随之而来。

附:科技部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成果介绍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重要的民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临床定位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品种多而小。近万个中成药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仅百余个,过十亿元的大品种缺乏。

临床需要“好药”,产业需要“大药”,如何培育质优高效的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大科技问题。分析制约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因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中药自身复杂性和科学研究的滞后,主要包括五大瓶颈问题:临床定位宽泛,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水平低下。

围绕做大做强中成药品种的重大需求,促进中药产业向科技型、高效型和节约型转变,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课题组率先提出了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策略,经历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及推广应用,构建了中成药临床准确定位、药效物质整体系统辨析、网络药理学、工艺品质调优和数字化全程质控等五大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使中药大品种不断涌现。

主要科技创新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原创性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策略,创立基于系统工程学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形成高科技与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特色。

建立了基于临床循证评价的中成药临床定位技术。针对中药品种多,适应症宽泛、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建立了中成药临床定位策略与方法,明确品种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临床定位,科学指导二次开发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的中成药辨析技术,系统性辨识中药化学组成、药效物质、有害杂质及主要成分体内过程等;创建了基于药效及体内过程特点的中成药质检指标辨析技术,将化学组成、药效物质及体内过程的研究结果整合到质量检测标准,显着提升药品质控水平。

构建以系统药理学为核心的中药作用机理多层次研究技术平台,应用于中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辨识;率先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释中药多组分/多通路/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节机制,并创建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为揭示中药作用的网络状复杂关系提供了关键技术。

首创中药制药过程系统工程技术,建立了中药制药过程分析、建模及优化方法,对制药过程进行系统辨识及综合调优。将过程参数检测、工艺品质调控、质量风险管控、数字化平台与制药工艺设备等同步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构建基于绿色制药理念的高品质中药制药工程体系。

创建了中药制药工艺品质调控与优化技术,解决了中成药化学成分复杂,工艺参数与药品质量关系不清的难题。围绕提高中成药的质量,从制药工艺品质入手,科学设置制药工艺品质调控点及质控指标,以量化模型取代传统经验,精准控制工艺参数,实现提高药品批次间一致性及节能减排目标。

提出中药制药过程质控理论,创建了药材?成药质检、制药过程质控与制药工艺品质控制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创立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测技术,为大幅度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项目从解决中成药品种个性化难题起步,聚焦于突破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辟了中药制药技术升级路径,研究成果无缝转化,对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

本项目完成的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销售额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2013年销售额达50亿元,累计销售额超过 200亿元。 项目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应用于近百家中药企业。通过推广实施中药二次开发战略,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提高了中药行业集中度,过亿元中药品种增长了3倍,年累计销售额达1200亿元。中药二次开发引领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

项目历时8年,用实践证明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推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可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物,对保障我国医改成功,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物谷Bioo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4-30 08:33 , Processed in 0.0261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