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药企的利润率水平不断下滑,并承受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在传统的医药产业链中,经过代理商、物流配送、医院医生等环节加价,最终到消费者时就出现了高药价的情况。消费者怨声载道,药企更不敢随意加价,但成本却在不断增加,于是药企就想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可以针对消费者直接销售,来减缓压力。 而医药商业企业主流的竞争方式,是通过规模优势、品种和业结构的调整保持相对稳定的毛利率水平,通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以控制成本费用率,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上下游客户。未来医院将以诊断、开方、手术、治疗的医疗行为获得收入,社会药店则以销售药品和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赚取利润,与此同时医药流通企业也将调整自身发展策略。 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率逐步提升 近几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率基本呈逐步提升趋势,毛利率和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医药流通行业平均毛利率6.8%,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与上年基本持平。 随着医药流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整合力度的加强,规模化的逐步形成,毛利率水平逐步下降,并降至一个合理的水平(美国同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为5.5%左右),费用率也进一步下降,利润率则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而新医改实施后,在省级层面上,配送渠道的垄断地位将增强流通领域在产销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医药商业的盈利水平存在改善空间。 2002-2014年医药流通行业盈利水平变化(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传统医药商业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代理销售,赚取进销差;另外一种为依靠物流配送服务赢利。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落实,“零差率”政策的执行到位,前者的生存空间正在迅速缩小。而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基于上下游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服务必将成为医药商业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面对社区医院的冲击,医药零售企业为提高利润来源,除了加强药品品类管理,部分药店正在由单一药店,向药妆店、健康用品商店等方向转型。为寻求差异化发展路线,零售药店的经营重点正在由重产品,向产品、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 医药商业新兴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医药商业发展至今,一些新兴的盈利模式有所萌芽,医药商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贴牌生产、信息服务以及药房托管等业务开始出现。但是,目前来看,这些新兴业务在各个上市公司当中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 医药电商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 2010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只有1.5亿元,到2014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至6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74%,可见医药电商的发展速度。此外,网上销售处方药已经渐行渐近,未来相关政策一旦放开,意味着药品市场占据八成份额的处方药将可以实现网络销售,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如果处方药电商渗透率从2015年的1%提高到2020年的6%,那么处方药市场规模将从13651亿元增长至33969亿元,处方药电商规模则从137亿元增长到2038亿元。 在医药分开政策推动下,处方药网上销售已是产业发展趋势。医药分开必然导致医院纯销规模缩水,而电商药店和实体药店的销售规模将快速增长。医药电商已是药品零售行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关键。 2014-2020年处方药电商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医药电商强劲的增长态势,以及处方药网售禁令有望解除,因此药企应在医药分开改革前做出应对措施,积极在医药电商领域布。对当下制药企业来说,把握住“互联网+医药”的机遇,已不再是简单的生存之战,还关乎着能否把握住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无限商机。 而在传统的医药健康产业链条中,流通企业扮演着“药品搬运工”的角色,产业链地位和盈利能力均处于弱势。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医药商业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也承受着较大压力。 医药分开的趋势,以及医药电商业态的发展,将从两个方面对医药流通行业产生影响。 首先,在政策推动医药分开的过程中,处方将逐步从医院流向网上药店和实体药店。终端的重构,或将使医院纯销规模出现萎缩,网上药店和实体药店的销售规模快速增长。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流通企业有望获得超于行业增速的增长,而只坚守传统业态的企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其次,在业绩增量之外,医药电商业务对流通企业更大的意义在于:一旦医药电商平台成型,涉足企业可以顺势向诊疗链条上游的预防保健、预约挂号等业务,以及诊疗链条下游的用药辅导、慢病管理等业务进行延伸。通过上述增值服务,涉足企业可能借助药事服务等多样化增值服务,培养出对企业有较强黏性的用户群体,业务附加值和产业链地位均有望大幅提升。 本文作者:陈子萍(前瞻网产业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