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1|回复: 0

马光远:“奶粉新政”能让中国婴幼儿喝上放心奶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5 0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光远:“奶粉新政”能让中国婴幼儿喝上放心奶吗?功夫财经 06月14日 07:59
分类 :财经
阅读:9665 [url=]评论:16[/url]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即“奶粉新政”,6月6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总共六章四十九条的文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进行了严格的注册管理。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即“奶粉新政”,6月6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总共六章四十九条的文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进行了严格的注册管理,从行业准入,到配方规范,再到宣传标识,以及监管责任,可谓“刀刀见血”,直指过去多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污垢和弊端。

比如,在准入门槛上,“奶粉新政”对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都实行注册管理,并对申请人在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在配方上,针对我国目前婴幼儿奶粉配方过多过滥,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明确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减少恶性竞争,减少对消费者的误导;在标识和宣传方面,针对最近几年一些生产企业在标识上采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欺骗性和模糊的信息,以及在说明书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解决市场宣传乱象。如,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标明具体来源地或者来源国等等。

坦率地说,相对于过去婴幼儿奶粉行业缺乏监管的事实,“奶粉新政”的确可谓“最严”,因为以前一点都不严。但我认为,媒体用“史上最严”等夸大性的词汇来描述这个办法,也有虚假宣传的嫌疑。我看了一下后面的法律责任,感觉和“最严”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该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等方式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依法予以撤销,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被许可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该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构成犯罪,这些行为要么得逞,要么被发现后只是轻轻的1-3万元的罚款而已,何来的最严?

当然,对这个办法的初衷,以及有关部门规范整顿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决心,我是相信的。我一直认为,在中国,最不争气的行业就是乳品生产行业。在中国奶牛数量有限的情况下,13亿人口每人每天哪怕只喝一杯奶,也是一个很吓人的天量,这种巨大的需求足以让全球的奶牛都发愁。

最近几年,中国每年出生的婴幼儿有1600多万,在中国妇女越来越不喜欢哺乳的情况下,假定3岁的孩子都吃奶粉,这个市场的消费者高达5000万,是两个澳大利亚的人口的总和。这么大的市场,因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彻底丧失了信誉。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中国近30万儿童成了“结石宝宝”,成为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痛。我从来都认为,对造成这个事件的肇事者一定要以最严厉的法律来惩处。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本土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信誉降到最低,选择洋品牌、海外奶粉成为中国妈妈集体一致的行动逻辑。中国妈妈到全球抢购奶粉成了人类哺乳史上仅次于非洲动物迁徙的重大事件,让国人蒙羞,让海外的奶牛胆战心惊。海外品牌抓住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大量的进口奶粉占据了中国婴幼儿奶粉中高端市场,并且价格上涨迅猛。从2008年至今,进口乳粉平均价格的涨幅早已经超过60%。国家发改委曾经对“洋奶粉”价格垄断进行处罚,但在本土奶粉自己不争气的情况下,这种处罚并不能给本土品牌带来市场机会。

同时,本土品牌的衰落,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些企业打着“洋品牌”的旗号,在海外随便注册一个企业,罐装“奶粉”就冒充国外高端奶粉进行销售。曾经,中国市面上很多打着进口原产新西兰的奶粉品牌,竟然是在海外贴牌生产的山寨货。我在央视对此事有过点评。

曾经有一个叫“纽贝贝”的冒充的新西兰品牌,记者去当地调查,找到这个公司的注册地,发现居然是一个修车厂,当地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品牌。面对质疑,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这是公司新西兰团队专门为中国孩子打造的一款奶粉,只适合中国人,不适合西方人,所以不在新西兰销售。

记者调查,像“纽贝贝”这样走国外奶粉代工之路的中国奶粉企业越来越多,光在北京,就有30多个品牌标称是新西兰原装进口品牌奶粉。而且,这些奶粉企业在中国注册一个洋奶粉品牌的门槛非常低,只需要5100元取一个洋名,傍上洋牌。这种贴牌的假品牌,由于各个环节缺乏监管,对孩子的危害不可估量。在本土品牌信誉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些本土的奶粉生产企业,也要打着“洋概念”。比如,一个国内著名的奶企的负责人为了说自己的奶粉好,曾经公开对媒体说“我们这个企业已经在法国建设年产十万吨的婴幼儿乳粉生产厂,国内十万吨生产线的原料也全部都来自国外”。

一个全球婴幼儿最多的国家,却生产不出让大家放心的婴幼儿奶粉,这不仅是这个行业的耻辱,也是我们整个产业链,包括监管部门的耻辱。

新华社曾经做过一个大头娃娃的新闻,在安徽阜阳做大头娃娃十年的回顾调查时,发现当地的很多农民也咬着牙去买进口牛奶,当然他们也可能分不清哪个是真进口、假进口,但是一定是咬着牙去买。他们一个月才挣两千多块钱,要花五六百去买进口婴幼儿奶粉,非常贵,但为了孩子的安全,必须去买。

所以,一个行业一旦被大家抛弃,要重建真正的信任实在是太难了。特别让我痛心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的很多乳品行业、监管部门指责国人对本土品牌的不信任,却没有认真反思这个行业带给大家的恐惧和危害。

现在,动辄看到很多企业家抱怨,在中国做事赚钱很难,我听到这样的抱怨就忍不住想指责他们:你们真的好好做了吗?你们真的认真做研发、做创新了吗?就拿婴幼儿奶粉来说,一个这么大的市场,对中国的很多父母而言,只要产品安全,只要孩子吃了不变成大头娃娃,他们就愿意买。而连这一点,我们很多企业居然做不到,还回过头抱怨市场不好做。

中国的婴幼儿乳品行业,早该正本清源,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法律问责,重新树立行业声誉。好在还不晚,“奶粉新政”是整个努力环节的一部分。如贝因美的创始人谢宏所说:“新政最大的好处,是让行业竞争回归到行业发展的本质??品质驱动”,这话可谓一语中的。

对于中国婴幼儿乳品行业的生产者而言,如果连安全放心的奶粉都无法提供给我们的后辈,你们将何以面对自己孩子疑问的表情。基于此,我希望,“奶粉新政”是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后一次救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4-30 02:21 , Processed in 0.0255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