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9|回复: 1

深圳医改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医生年薪可达百万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6 09: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医改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医生年薪可达百万元
2016-07-26 07:26 来源:新京报
记者 李丹丹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这是个新城市,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国医改“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
     三年前,李明(化名)辞掉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编制内的职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时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弃体制内安稳的岗位,加入一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医院,李明并不是孤例。
      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刚一出现,这家公立医院便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医院取消行政级别。
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在全国的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编制”已限制了政府财政拨款,导致公立医院内医务人员收入呈现“二元结构”。
     在我国,“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事业编制经费来源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这也是人们说的“钱随编走”。
      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现实中,给医院拨款的决定权其实在编办:给了编制就有钱,不给编制就没钱。
     李创说,然而医院的服务是面对市场的,医疗服务数量是在增加的,百姓的就医品质是在提升的,但编制限制了政府拨款,所以深圳市率先改革了这个机制。财政拨款和编制不再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程度挂钩。
     不仅如此,事业编制人员其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往往优于编外人员,形成同工不同酬,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公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编内编外人员收入的“二元结构”。
      李创说,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包括养老、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是和编制挂钩,有编制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打破这个管理,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划出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与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科研水平、满意度及行政岗位与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
     李创认为,“去行政化”,“取消编制”不能简单理解为摘掉帽子,而是不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医疗资源,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医生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近百万
      在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年后,李明的聘用合同即将到期。今年,他将再次续签。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经董事会授权,负责确定医院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员工聘用。这使得医院可以根据运营和发展需要,科学、自主地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薪酬设计、人员考核和人才培训。
      医院在招聘人员时实行岗位管理,在核定员额的范围内,根据业务运营需要自主设置、增加或删减岗位。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岗位人员均依法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为3年。
      深 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郑国彪表示,在研究港大医院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时,就提出了可以打破现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医院打破现有事业单位三类人员结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而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5类,每一类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方法。
      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
      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

去编制阻力:核心问题是待遇

“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坦言,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

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

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比较大。在同工同酬方面,只做到奖励性的绩效都一样。但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

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去编制的改革目标,但是改革路径上探索存在不同。比如近期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

 罗乐宣表示,现有一些跟编制挂钩政策要逐步做调整。去编制以后,首先要保障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

然而正如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卢宠茂指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深圳市只有一座医学院和一个护理学院。而深圳的目标是要增加2.2万病床,哪里去找人才?

长期以来,深圳依赖于引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取消编制后,这部分人才怎么办?

罗乐宣坦言,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取消编制还会有一些顾虑。特别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时候,但是取消编制仍然是未来医改的总体趋势。

他说,个别引进的特聘岗位,年薪可以高达100万甚至200万。然而考虑到全国还没有全面推行去编制化,引进一些核心人才有顾虑,我们给予编制备案管理。

在人才引进上,早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实施和引进以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其中包括给予相关高级人才科研经费、配租房等优惠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港大医院 医改鲇鱼加速取消编制步伐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2日 10:42 作者:杨凯奇

  虽然深圳市北大医院的主治医师李维(化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还是会无意间用到“临时工”这个字眼,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像他这样有编制在身的医生,会越来越少。

  深圳以北1800公里外,山西运城。运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改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医院近几年入职的年轻医生们,仍在为寻求一个编制苦苦“求索”,即便他们也已经得到消息,“未来国家将会逐渐取消医生的编制”。

  早在210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将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而日前人社部举行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编的31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中,大约有800万是医院工作人员?针对公立医院的编制创新改革一旦启动,动的就是上千万人的奶酪。

  在取消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的路上,深圳领先全国其他城市一个身位。

  2015年6月8日,深圳率先出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以及事业编制。日前,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对外宣称,深圳新建市属医院已经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

  深圳医改走在前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其中的典型样本。“港大医院从一开始就没有编制,这是对深圳医改最有贡献的探索。”该医院一位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价道。

  亦有不同声音。李玲一直呼吁公立医院应体现公益性,在她看来,取消医生编制并非目前医改的当务之急。“公立医院是公家的,理应有编制,国外公立医院虽然不这么叫,但也有编制存在。公立医院的医生就不应该多流动,取消编制增加了医生的流动性,对医疗事业未必是好事。”

  充满中国特色的“编制”

  编制,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用语。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事业单位翻开了聘用制的一页。以公立医院为例,通过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后,医院按照编制额度选取人员,有编制的人员如无意外,可终身在该医院任职;聘用制度则基本类似于企业招聘,聘用人员亦被称作“合同工”“临时工”,需与医院签订合同,从一年一签到三年一签。

  医改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初,合同工是作为公立医院编制余额不足的一种补充”。但时至今日,医院“合同工”的数量已逐渐接近“编制工”。据深圳市卫计委统计,目前深圳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宣传部佐证了深圳市卫计委的这一数据,时代周报记者被告知,近三年来,该医院只有10名左右的医生取得了编制,其余招进来的都是合同工。

  人数的多寡,使得“编制”逐渐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代表着更优越的福利和更稳定的工作。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一名护士黄绢(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聘用的人,平时在医院里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的”,合同工相对来说更容易被解聘,“同样一个错误,可能有编制的(医生护士)只用停职检查三个月,又回来上班了,而合同工可能直接被解雇。”此外,编制工往往能保证一周有两天的休息时间,合同工则常常加班。在奖金、绩效方面,两者也有很大差异。

  “编制工”与“合同工”间的矛盾,逐渐从个人的利益之争上升为待解的制度难题。

  医改鲇鱼不赚钱?

  7月30日中午,港大医院科教楼一楼,电子屏幕上滚动着一条红字消息:“医改新成果 港大医院率先实行手术费用打包制度。”

  港大医院某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手术费用打包制在发达国家很普遍,香港也已经实行多年,但在内地,这属广东省和深圳市卫计委的一项全新尝试,港大医院则是第一家引入该制度的公立医院,“港大医院是深圳市政府医疗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深圳市对港大医院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和配合”。

  2012年,深圳市政府投资40亿兴建港大医院。从一开始,港大医院就采取与内地医院迥异的人事制度。港大医院在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复的材料中称,医院对全体员工实行聘任制,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区别于事业编制的养老制度;由于采取了聘任制,医院管理更加灵活?医院以岗定薪,可以自主设岗、招聘人员,在工资总额内自主分配薪酬。在医生聘用合同中,明确了岗位工资标准,将员工收入与医院收入脱钩。同时,港大医院还设立了岗位与薪酬委员会,定期对人力资源政策进行检讨。

  在高薪的吸引下,李维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港大医院刚开业那阵,从我们(深圳市北大医院)这儿挖了一大批人”。

  在港大医院某工作人员看来,敢从编制里跳到港大医院的医生,都是“比较有胆量的人”。港大医院为了留住这些人,也采取了很多手段,最重要的是大幅提高薪酬。在港大医院,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元,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元。

  港大医院医生张丽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给自己算了笔账:“我的薪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工资;第二部分是每年一次我的上级给我评的绩效,这部分最高能达到工资总额的30%;第三部分是‘约满酬金’,就是做满三年、考核合格后,会有三年总收入的15%作为约满酬金。”

  除“高于同行业的薪水”外,港大医院的晋升通道也与传统公立医院有诸多不同。港大医院不按照内地的职称系统作为晋升条件,拥有一套自己内部的评价体系,即“驻院医师?副顾问医师?顾问医师”,评定的标准依医生的临床治疗水平而定。港大医院某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由于更看重医生的科研水平和资历,相对而言,港大医院的晋升制度更有利于年轻医生以及临床水平较高的、“能治病”的医生。

  张丽君目前是港大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顾问医师,在港大医院系统里已达最高级别。2012年来港大医院之前,她是深圳市属福田医院的一名知名专家,从编制工到合同工,她自认很快接受并适应了,“原来的岗位有许多行政的事情要处理,到这里来,冗杂的事务减少了很多,可以更单纯地从事医学事业”。张丽君说,这才是她来港大医院的初衷。

  张丽君介绍说,在福田医院时,每周只有一天半的专家门诊时间,在港大医院,自己每天都要坐诊。“现在我们要求把时间留给病人,连会议都要安排在中午吃完饭以后。来到港大医院以后,我就没有午休过了。”

  吸引张丽君的另一大原因是“医生的尊严”。“现在一些三甲公立医院的科室主任,各种收入加起来并不比我在港大医院拿得少,但在医患关系处理上,港大医院走在公立医院的前列。”她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港大医院成立了病人关系科,提供了病人申诉、反映意见的渠道。“一般而言,只要要求合理都会得到处理,处理结果我们还会进行公示。如果患者不通过这个渠道,想直接找医生的麻烦,港大医院对此是零容忍的。这保障了医生的尊严,给了医生一个安静的做事环境。”

  实际上,作为医改鲇鱼,港大医院也曾遭遇困境。

  深圳市政府对港大医院的补助,在其开业前达到100%,此后逐年减为70%、50%、30%?5年内,港大医院要实现自负盈亏。2014年7月,港大医院被媒体报道指,运营两年来亏损超过10亿港元。两年过去了,港大医院某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港大医院目前“已达收支平衡”。他另外介绍说,2016年,医院的自营医疗收入比例提升至78%,政府财政补助占比已缩减到14%。“目前我们主要的收入除了财政补助,还有高端医疗这一块。”

  编制留给“高等级人才”

  与港大医院从诞生起就取消编制不同,传统医院将面临巨大阵痛。

  黄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第六人民医院(原南山医院)“这两个月一直在开会,宣布取消编制的事情”。

  据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改革配套的人事、社保等新政尚未出台,还需要财政局、人社局统一协商。他表示,政府对医院投入的财政是有定额的,医院也将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按能力分配。薪酬改革后,医生的收入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脱去编制的束缚,有能力的医生收入将和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护士、技术人员等拉开差距。

  在第六人民医院,曾发生过多起针对“不同工不同酬”的抗议。

  黄绢透露,经过多次调整,目前编制工与合同工的待遇“已经很接近了”,除国家补贴部分外,医院向编制工和合同工发放的工资基本相同,“以前合同工要多加班,现在也都平等了”。

  张丽君据此分析,传统公立医院里医生对编制的眷恋,最重要的原因不是钱,而是稳定。

  李维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由于不再新增编制,医院手上留有的存量编制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这些编制被用来招揽高等级人才。“没编制当不到科主任,顶多当到主任医师,因为他们不在体制内。”对于招揽有行政级别的科主任、院长来说,编制仍旧是必需品。“但是等存量编制用完,就不好说了。”

  目前,深圳市对取消编制的方案定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已有的编制维持原状,不再增加新的编制,这使2015年后毕业的医学生首次面临无法取得编制的尴尬处境。对于取消编制后会否产生新老医生不公平的状况,时代周报记者向深圳市卫计委发函要求采访,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应。

  公立医院事业取消编制的尴尬还在于,编制是国家财政对医院进行投入的一大依据。“现状是政府养了有编制的这部分人。从医院的角度讲,除了财政补贴这块,编制工和合同工的薪水以及奖金都是一样的。要想补齐合同工的待遇,政府就要把合同工一起养了。为什么港大医院能够同工同酬?因为政府对他们的补贴是无差别的。”李维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4-30 12:47 , Processed in 0.0200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